一、遗产分配权的划分是怎样确定的
遗产分配权通常依据《民法典》确定。
首先,法定继承中,遗产按照下列顺序分配:第一顺序为配偶、子女、父母;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、祖父母、外祖父母。继承开始后,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,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;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,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。
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,一般应当均等。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,分配遗产时,应当予以照顾。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,分配遗产时,可以多分。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,不尽扶养义务的,分配遗产时,应当不分或者少分。
如果有遗嘱,按照遗嘱继承或遗赠办理;有遗赠扶养协议的,按照协议办理。
二、遗产分配比例是如何确定的呢
遗产分配比例确定方式如下:有遗嘱的,按遗嘱分配,遗嘱优先于法定继承。无遗嘱时,按法定继承。法定继承中,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、子女、父母,一般均等分配遗产。第二顺序继承人是兄弟姐妹、祖父母、外祖父母,只有无第一顺序继承人时,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。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,分配遗产时,应当予以照顾。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,分配遗产时,可以多分。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,不尽扶养义务的,分配遗产时,应当不分或者少分。继承人协商同意的,也可以不均等。
三、遗产继承顺序是怎样规定的呢
根据《民法典》规定,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:
第一顺序为配偶、子女、父母。其中子女,包括婚生子女、非婚生子女、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;父母,包括生父母、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。
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、祖父母、外祖父母。兄弟姐妹,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、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、养兄弟姐妹、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。
继承开始后,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,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;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,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。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,一般应当均等。特殊情况下,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,分配遗产时,应当予以照顾等。
当我们了解了遗产分配权通常依据《民法典》确定后,或许还会思考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。比如,遗嘱订立后还能变更吗?又或者,对于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继承人,其“特殊困难”该如何界定呢?这些细节问题在遗产分配过程中都至关重要。若你对遗产分配还有其他疑问,像上述提到的问题或者更多相关困惑,不要错过获取专业解答的机会,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“立即咨询”按钮,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读,帮你明晰遗产分配中的各项要点,让你的权益得到妥善保障。